降低溶劑損耗的措施
在浸出法制油生產中,溶劑損耗是個重要的問題,因為它不但在加工成本中占有較大比重,更重要的是關系著工廠的安危及操作人員的健康,所以在油脂浸出生產中,千方百計減少溶劑損耗具有重要意義。
、溶劑損耗的原因
在油脂浸出生產中,溶劑損耗可歸納為五個主要原因:
(1)設備、管道及閥門等不夠嚴密,造成溶劑滲漏。
(2)吸收不充分,溶劑隨廢氣排空。
(3)溶劑和水分離不清,溶劑隨廢水排走。
(4)烘干機加熱面積不夠,或操作不當,致使溶劑蒸汽在粕出口處逃逸,或溶劑被粕粒包裹而隨粕帶走。
(5)混合油蒸發或氣提不充分,溶劑被毛油帶走。
在這些損耗原因中以設備的滲漏為嚴重,其次是在廢氣中的損失。
1設備滲漏。般在系統正壓操作時,設備的墊片間有滲漏,但操作者不易察覺,滲漏出溶劑蒸汽的密度允許值為1.38g/cm3,松的墊片或間隙中,假如內外壓力差為2.54kpa,則滲漏出溶劑蒸汽約為42.48m3/min,假如缺口是0.65cm2,那就相當于漏出150Kg/d的液態溶劑。又如臺浸出器有20個視鏡,其中間的搖手(擦去視鏡內表面冷凝液使用)套若磨出了0.00254㎝的間隙。當壓差為2.54kpa時,則漏去的溶劑等于510Kg/d。
②廢氣損失。通常,中小型工廠每小時的廢氣排出量為10m3~12 m3,較大的工廠則為20 m3。在25℃時,廢氣中的溶劑含量約為0.7kg/ m3,如果吸收不好,或沒有吸收設備,則中小型油廠每天將損失溶劑220Kg~250Kg,而較大的油廠將損失330Kg~380Kg。
二、降低溶劑損耗的具體措施
針對上述溶劑損耗的各種原因,應采取相應的措施以降低溶劑損耗。
1.設備滲漏方面
設備、管道、閥門的滲漏,在浸出器和烘干機的進出料口均應裝置封閉閥,以免溶劑的逃逸和空氣混入。閥門管道的接頭應該嚴密,若發現滲漏應立即檢修。在試車前必需對管道、閥件等進行水壓試驗,或通蒸汽以檢查漏氣情況。
2.廢水排出方面
加強吸收系統的操作管理,有些浸出油廠往往因吸收系統的操作不當而增加了溶劑損耗。因此,必需注意加強管理,般應做好下工作:
(1)經常檢查吸收設備排出廢氣中的溶劑含量,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采用油吸收法時,應保持吸收用油的清潔,并根據使用情況規定調換周期,以保證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
(3)采用活性炭吸收法時,要注意活性炭的吸附效果。發現活性減退,吸附效果降低,可將其隔絕空氣加熱,使活性再次生產。如活性炭使用時間較長,吸收效果已不顯著,則應調換。
(4)采用冷凍發時,應保持冷凍機的正常運轉,使鹽水能維持足夠的低溫,并保證鹽水與尾氣有良好接觸,使尾氣中的溶劑蒸汽能盡量冷凝回收。
3.廢水排走方面
浸出車間每天從分水器排出的廢水量較大,生產正常使,廢水中也會有微量溶劑。旦操作不當,水中溶劑的含量便會增多,損耗加大。為避免這種情況產生,可以采取下措施:
(1)降低冷凝液溫度。常用的6號溶劑油在水中有定的溶解度,當溫度稍時,溶解度加大,所以必需降低冷凝液的溫度。特別是來自烘干機(或浸出器)及氣提塔的溶劑蒸汽經冷凝器冷凝的液體中帶有較多水分,更應注意降低溫度。其方法通常是在冷凝器下面界冷卻器,使冷凝液降至30℃左右。
(2)防冷凝液乳化。冷凝液中混有油和粕末時容易發生乳化,使溶劑與水分離不清而損失溶劑。般可以采取下列三種措施防乳化或破壞乳化液。
①在粕烘干(或蒸粕時),盡量防粕末隨蒸汽進入冷凝器,混入冷凝液。因此,在蒸粕操作時,開氣不能太急,應逐漸增加,直接蒸汽噴入量也應適當控制。同時要做好粕末分離工作,盡量減少粕末進入冷凝液。
②混合油蒸發和氣提時,防液泛,避免油脂混入冷凝液。
③旦形成了乳化液量,可立即加入部分鹽水,破壞乳化,以降低廢水中的溶劑含量。
(3)經常檢查廢水情況,對分水器分出的廢水需通過水封池方能排入下水道。
4.粕帶走方面
盡量防粕帶走溶劑,其措施如下:
(1)浸出車間應該經常檢查烘干機出粕口氣體的溶劑含量,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操作。
(2)有條件時,應經常檢查溶劑蒸汽出口壓力,如壓力升,必然導致出粕口逃逸溶劑蒸汽。
5.毛油帶走方面
應降低毛油中的溶劑含量,其措施有:
(1)混合油蒸發時,應進料均勻、溫度穩定,盡可能提混合油濃度,為氣提創造條件。
(2)氣提時使用的直接蒸汽好時過熱蒸汽,既有利于保持油溫,又可避免造成乳化。
(3)氣提設備好進行減壓操作,以盡量降低出油中的溶劑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