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浸出的基本原理
油脂浸出亦稱“浸出”,是利用溶劑提取油料中油脂的工藝過程。
油料的浸出,可視為固-液浸出,它是利用溶劑對不同物質具有不同溶解度的性質,將固體物料中有關組分加以分離的過程。在浸出時,油料用溶劑處理,其中易溶解的組分(主要是油脂)就溶解于溶劑。當油料浸出在靜止情況下進行時,油脂以分子的形式進行轉移,屬于“分子擴散”。但浸出過程中大多是在溶劑與料粒之間進行有相對運動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它除了有分子擴散外,還有取決于溶劑流動情況的“對流擴散”過程。
影響浸出效果的因素:
()料胚性質的影響
1.對料胚內部結構的影響
2.對料胚外部結構的影響
(二)料胚厚度的影響
大豆:0.25㎜~0.3㎜;棉籽:0.3㎜~0.4㎜;其他油料:0.3㎜~0.4㎜;
預榨餅:12㎜(粉碎成0.5㎜~0.8㎜,效果好)。
(三)浸出溫度的影響:(6#溶劑50℃~55℃,低于溶劑沸點8℃~10℃為宜)
(四)料胚水分含量的影響
(五)溶劑(或混合油)滲入量的影響(10000Kg/(h·㎡)
(六)料層(厚)度的影響(800㎜~1500㎜)
(七)混合油濃度的影響
* 混合油濃度般在10%~27%之間,確定混合油地佳濃度“料胚含油量(%)+5%”。
(八)浸出時間的影響(平轉:100min)
(九)溶劑比的影響
所謂溶劑比,即單位時間內被浸出料胚與所用溶劑的重量比。欲保證粕中殘油率為0.8%~1.0%,浸泡或浸出時所采用的溶劑比為:1:1.6~2,對大豆胚片浸出,溶劑比max為1:1.35。min為1:0.85,般情況為1:1,噴淋式浸出所采用的溶劑比為1:0.5~1。
(十)溶劑(或混合油)噴淋與滴(瀝)干方式的影響
蒸發器:80℃~85℃,混合油濃度:60%~65%;間接蒸汽壓力0.2Mpa~0.3Mpa。
二蒸發器:100℃,混合油濃度:90%~95%;間接蒸汽壓力0.3Mpa~0.45Mpa。
氣提:間接蒸汽壓力0.2Mpa~0.25Mpa;直接蒸汽壓力0.05Mp出油溫度在105℃~120℃。
列管冷凝器的列管般采用Ø25㎜×2.5㎜或Ø32㎜×2.5㎜的無縫鋼管,管長3m,列管在管板上般按正三角形排列。列管式冷凝器的實際冷凝面積可按下式進行核算:
F=∏d·L·n
其中:F--------冷凝器的冷凝面積(㎡);
d--------列管的平均直徑,即管外徑與內徑的平均值(m);
L--------列管的長度(m);
n--------列管的根數。
冷凝器所用的冷水溫度好維持在25℃以下,換熱后的水溫不超過35℃(夏季40℃)冷凝液溫度不超過40℃(夏季45℃),浸出車間的冷凝面積般按4㎡/t料64㎡/t料配備。